
張玉華——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將軍,他從母親那里得到生命,從人民那里收獲成長,從黨那里厚植信仰,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,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“為人民服務”的使命和宗旨。[詳細]
文登是一片紅色的土地,凝結沉淀出了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。作為紅色膠東的核心區,文登的紅色遺址、遺跡居威海各區市首位,其背后更是蘊含著不少革命先烈英勇戰斗、不畏犧牲的故事。為深度挖掘文登紅色資源,宣講紅色故事,傳承紅色基因,在建黨100周年到來之際,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特別策劃文登紅色文化大型融媒體報道。
威海文登區界石鎮宋家莊村,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。在宋家莊村[詳細]
初秋的天福山,層林盡染。山腳下,掩映著一個安靜祥和的古樸村莊——溝[詳細]
沿文登城區往南,過南立交橋不遠,城市的車水馬龍消失不見,取而代之的[詳細]
沿昆崳山往南,郁郁蔥蔥的山林高低起伏,綿延百里。在綠水青山之間,威[詳細]
威海文登區界石鎮宋家莊村,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。在宋家莊村口,一塊白座青石碑格外引人注目,上面鐫刻著中[詳細]
以革命英雄張修己的名字命名的主題公園——修己園,臨近學校,園中在栽植苗木花草的同時,設置了許多座椅、長凳,給過[詳細]
以開國少將張玉華的名字命名的紅色主題公園——玉華園,位于威海市文登區文登學廣場西南。公園里到處都是濃密的植被,[詳細]
以革命烈士于得水的名字命名的紅色主題公園——得水園,位于威海市文登城區東部的杜營河畔,草木向陽,伴水而居。河里[詳細]
張玉華——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將軍,他從母親那里得到生命,從人民那里收獲成長,從黨那里厚植信仰,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,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“為人民服務”的使命和宗旨。[詳細]
林一山,1911年出生,山東省文登市澤頭鎮林村人。1934年6月,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5年,考入北平師范大學后,任學校中共中心黨支部書記。參加了“一二·九”學生運動。“七·七”事變后,受中共北方局和山東省委派遣,林一山回到膠東,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系,進行武裝起義的發動工作[詳細]
張修己偷偷地背著母親出賣耕地和糧食。由于他把自己的家產都補貼給了革命,同志們又不自覺地把它更改為“老貼”。為了革命,他盡其所能,傾其所有,毫不猶豫將自己的家產補貼給了革命,以致于同他一起戰斗過的戰友以后漸漸地淡忘了他的真實姓名,管他叫“貼司令”,他就是張修己同志[詳細]
1935年農歷十一月初十清晨,張連珠、張修己等帶領著隊伍到達了現在的汪疃鎮地文頭村,召集貧苦農民開會,宣傳共產黨反對苛捐雜稅、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,并且組織群眾批斗地主惡霸,開倉濟貧。不料,國民黨反動武裝大約2000人包圍了地文頭村。張連珠一面組織群眾轉移,一面指揮隊伍奮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