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殷子茹
編者按:
厚道齊魯地、美德山東人。在大海孕育的城市——威海,時常可以感受到普通市民身上傳遞出向善、向美的正能量,也能感受到當地人凡事力求盡善盡美的厚道品質。大眾網威海特別推出“善美威海人”專題報道,聚焦你我身邊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威海人,為善良淳樸、文明信義的威海人“畫像”,讓崇德向善、大愛大美的道德力量成為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。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宋振銘 李釗銘 威海報道
“還沒做核酸的居民抓緊時間下樓做核酸,八點準時收攤;還沒做核酸的居民抓緊時間下樓做核酸,八點準時收攤……”清晨六點,響亮的喇叭聲在環翠樓街道峰泉社區的樓宇間響起。被喇叭聲喊醒的社區居民們清楚,這準又是社區志愿者郭利平開始核酸檢測提醒了。
今年69歲的郭利平,是一名有著42年黨齡的老黨員,同時也是峰泉社區的志愿者。疫情期間,郭利平加入了社區核酸檢測點的志愿服務隊伍,幫助醫護人員們準備物資、維持秩序。不過,和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,郭利平還有一個“特殊”的工作,就是每逢集中核酸檢測的日子,他都要在清早拿上喇叭,繞著小區循環播放通知,提醒社區居民下樓做核酸。
“我一般都是四點半左右起床,到社區去做準備工作。然后和負責檢測的醫生還有其他志愿者一起,去社區的核酸檢測點等著來人開始檢測。”郭利平表示,核酸檢測是從五點開始,但這個時間點太早,所以他一般都是先在核酸檢測點幫忙,等到六點左右才開始自己的“喊樓”。“每天都是六點開始,就像定點鬧鐘一樣。”
“鬧鐘”是郭利平對自己的笑稱,也是不少峰泉社區居民對他的印象。
“從疫情開始,郭利平大叔就一直主動參與社區防疫工作。包括早上拿著喇叭去提醒社區居民做核酸,一直都特別的積極。”峰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娟告訴記者,因為每天早上都能準時準點的聽到郭利平大叔的喇叭聲,不少社區居民都把他當成了“鬧鐘”。偶爾哪天晚了,還會有居民特別關心地來問郭大叔怎么了。
郭利平的志愿服務并不局限于疫情期間,從2014年退休開始,他就加入了峰泉社區的志愿者隊伍中。平時社區有什么需要幫忙的,一個電話打過去,郭利平毫不猶豫地就會去幫忙。“像冬季下雪的時候,郭利平大叔也是清早四點多就起床,下樓去清掃積雪,保障其他居民能安全方便的出行上班。還有反詐宣傳,他也會和民警們一起上門入戶。”張娟說。
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,郭利平的精神也鼓舞著社區眾多的年輕黨員。“我們單位‘雙報到’的社區是別的社區,在疫情期間,我看到郭利平大叔一直奮斗在一線,深受鼓舞。”峰泉社區志愿者史金永說,在郭利平這位老黨員的感召下,他決定兩個社區都要“雙報到”,兩個社區都要做好志愿服務。
“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。”這是郭利平常說的話,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。這位老黨員,用自己的行動,彰顯著共產黨員的堅守與力量。
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殷子茹